• 全国 [切换]
  • 中国商家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 » 女性 » 正文

    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链被打破? 多少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3-17 18:19:51    浏览次数:741    评论:0

    黄洁夫:这个捐献如果都符合配型可以了,什么手续都完成了,就进到了169家医院中间的死后器官应用,因为有因为肝移植、心移植他是不同医院的,把器官分送到其他不同的医院去进行工作。

    据了解,目前广东、北京、浙江等38家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已经停止使用死囚器官。

    中国目前一年有移植手术需求的患者约有30万人,但最终进行移植手术的人数不足1万人,供需差距巨大。

    人体器官移植在中国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一直以来存在着患者所需受体多、而愿意主动捐献供体少的无奈现状。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供需比约为1∶30,而西方发达国家为1∶3左右,中国面临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为解决这个严重的现实问题,自2010年开始,中国红十字会接受卫生部的委托,共同开展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工作。

    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人体器官来源于基本取决于司法途径,一些死刑犯被执行枪决后,医院方在刑场立即着手取出可用的器脏,冷冻、封存以备医学研究和移植之用。由于这种行为未经供体同意而一直被质疑。但由于国人受自身观念影响,使人体器官供需不平衡情况始终没能得到缓解。进入到2010年以后,由于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加之人体器官捐赠倡导的宣传力度逐步增加,逐渐有人开始选择主动捐赠死后器官,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生命弥留之际还能帮助到他人是件很好的事情。

    根据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9日,我国共实现的捐献1006例,捐献器官大概2742个。公民逝世后捐献的器官,占到器官来源总量的比例已由3年前的几乎为0,提高到目前的23%左右,其中肝脏来源已占到25.5%。但随后的几年,人体器官这一稀缺资源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一旦有潜在供体即器官的捐赠者,就会令其器官这种挽救生命的稀缺资源待价而沽。彼时的人体器官捐赠并未体现公平、公正,亟待移植患者优先匹配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直到2007年,我国才有了首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专家指出,这只是一个器官移植的条例,并没有涉及器官捐献。为此,我国官方推出鼓励性措施。譬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2月19日印发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则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者遗体。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41234.cn/news/show-99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hongqi@41234.cn。
    0相关评论
     

    唐山工商标识 Copyright © 1998 - 2023  商家网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邮箱:zhongqi@41234.cn 商家网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9220-888按8百务通 互联网+政企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网站暂时未正式上线,处于调试状态,内容请忽略。

    冀ICP备150084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