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中国商家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油品国Ⅳ升国Ⅴ成本增加油价将上涨 每升或涨4分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7 22:49:06    浏览次数:550    评论:0
    导读

    国内各地汽柴油执行标准及计划升价时间表 数据来源:中宇资讯中新网6月4日电(能源频道 宋亚芬)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清

    油品国Ⅳ升国Ⅴ进度提前一年成本增加油价将上涨

    国内各地汽柴油执行标准及计划升价时间表 数据来源:中宇资讯

    中新网6月4日电(能源频道 宋亚芬)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与供应,我国油品质量升级再次提速,2017年全国的小汽车都将喝上国Ⅴ标准汽油。而因为企业升级改造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所以依据国家发改委此前提出的“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全国汽柴油在油品升级后也将迎来价格的上调。

    油品升级提速 油企是否准备好

    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方案,要求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与供应。一是扩大范围,2016年1月1日起在东部11省市实施国Ⅴ车用汽柴油质量标准;二是提前实施,将全国范围实施国Ⅴ质量标准车用汽柴油的时间由原定的2018年1月1日,提前至2017年1月1日;三是普通柴油方面,2017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硫含量不大于50ppm(相当于国Ⅳ标准)质量标准,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硫含量不大于10ppm(相当于国Ⅴ标准)质量标准。

    油品升级提速一年,国内炼油企业的装置升级是否能如约完成?据悉,作为国内主要的油品供应商,中石化、中石油都在紧急部署推进炼油装置升级。

    6月1日,中石化召开油品质量升级工作视频会,要求所属炼厂努力比国家规定早3个月完成升级项目。所属东部地区炼厂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所属其他地区炼厂将在明年10月1日前全部完成,普通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相当于国Ⅴ标准)的质量升级项目在2017年10月1日前完成。而中石油也表示将提前完成油品质量升级工作。预计到2016年底,中石油生产的汽柴油将全部达到国Ⅴ标准要求。

    不过,资金规模较小的地炼企业会否拖油品升级的“后腿”也引发部分人的担忧。据悉,近一段时间以来,受油价走低及国内需求不足影响,地炼企业经营压力很大。而设备筹建投资较大,部分山东地炼厂家存在一定资金压力。以山东第一大炼厂东明石化为例,其财务数据显示,2011至2013年末及2014年9月末,东明石化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18%、62.69%、65.01%和65.38%,其资产负债率在波动中逐渐走高。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山东地炼主要生产国IV汽油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地炼可生产国V 标准汽油厂家约13家,仅占地炼厂家的22%;而柴油质量升级则更为缓慢,主要生产国III、国IV柴油为主,可生产国V标准柴油厂家仅4家。

    因此,卓创分析师刘孟凯预计,2016年底山东地炼国V汽油升级或将如约执行,而柴油按时升级“爽约”概率较大。

     国四升国五92号汽油每升约涨0.13元

    油品升级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由于升级成本较高,单靠企业自身的资金力量很难完成,所以消费者将不可避免地承担部分升级成本。

    中石化年报显示,2000年至2014年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2615亿元,其中2012年达到321.61亿元。而中石油在国II标准到国IV标准的升级改造中投入340亿元,还将计划再安排投资约60亿元使得公司汽柴油全部达到国V标准。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国家发改委此前已明确,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加价标准也是按照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消费者承担一部分成本的原则确定的,企业约承担三成左右成本提升。

    对于具体的调价幅度,国家发改委也已于2013年进行了公开。国IV升级至国V时,汽柴油每吨分别加价170元和160元。卓创资讯分析师胡慧春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按这个标准,国IV升级到国V,估算92号汽油每升上涨0.13元左右,95号的差不多是0.14元。由于北京、上海、江苏等部分地方已先期实施相当于国V标准汽油。汽油价格平均每升上涨约4分钱。”

    另外,按照汽油国V标准,我国车用汽油主要指标与欧洲现行标准水平相当,达到国际最高水平。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试验表明,在用汽油车使用第五阶段油品可在国IV基础上减排15%。汽油完成国IV升国V标准后,汽油的硫含量指标限值将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80%,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净化系统能力,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消除了锰对人体健康存在的不利潜在风险,以及对车辆排放控制系统的不利影响。(中新网能源频道)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41234.cn/news/show-243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hongqi@41234.cn。
    0相关评论
     

    唐山工商标识 Copyright © 1998 - 2023  商家网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邮箱:zhongqi@41234.cn 商家网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9220-888按8百务通 互联网+政企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网站暂时未正式上线,处于调试状态,内容请忽略。

    冀ICP备1500844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