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中国商家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珍惜个体背后代表的国家形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4 19:15:14    浏览次数:702    评论:0
    导读

    离开了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全部。外国人会觉得你就是中国,就代表中国。你的不文明行为,会对中国形象和国家资源带来

    “离开了中国,任何一个中国人就是中国的全部。外国人会觉得你就是中国,就代表中国。你的不文明行为,会对中国形象和国家资源带来损害。”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领事保护中心主任翟雷鸣日前在一次驻外领保工作座谈会上谈及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素质问题时,直言“极少数人在海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羞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腰包鼓起来的中国游客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出境游一年火过一年,2014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同时,还有2万多家中国企业、数百万中国同胞生活和工作在世界各地。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体现,也是中国国力不断上升的有力证明。在这股“走出去”的大潮中,中国企业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发展机遇,中国人的境外消费给所到之处带来了诸多实惠。但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一些中国公民的在外不良形象,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就曾感叹说,少数在非洲的中国人陋习缠身,不仅搞“窝里斗”,还走私象牙等违禁品、贩卖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

    今年年初,国内旅游企业携程发布了《文明旅游行动报告》,通过调查其组织的100多万跟团和自由行出境游客,发现绝大部分出境游客都能自觉遵守文明秩序,恶性不文明事件比例低于万分之一。但即便是低于万分之一,其杀伤力往往超过几倍于此的正面事件。实际上,中国公民在外不乏“好游客”的正面形象,不久前发生的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世界救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精神,更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加了分。但遗憾的是,许多“唐子人们”塑造的良好国家形象,却让极少数人的“不文明”“不守法”行为抹了黑。而影响更大的是,一些国家和媒体以此为契机,不顾事实,故意夸大,刻意捏造中国人的负面形象。

    虽然有些现象的确事出有因,例如对出入境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导致的误会和分歧、对所在地文化缺乏了解引发当地人的不友好态度等,但也有许多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一些具有普遍性特征的不文明行为,其中特别遭人诟病的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浪费食物、不排队、买东西一拥而上……这些行为虽不至于触犯法律,但日积月累容易给中国人贴上“不文明”标签,整体印象一旦定格便难以改变。还有一些行为则触犯了当地法律,翟雷鸣就举了一个中国公民在加纳淘金的例子——“很多中国公民在海外没有守法的意识,如有的同胞到加纳淘金不守规则,就引起该国打击和国际舆论炒作。加纳政府的官员曾在飞机上指着满目疮痍的矿区,对我们工作组的人说这些人在祸害当地环境。”

    事实上,每一名在外的中国人在当地都是一面反映中国的镜子,当地民众没有在中国旅游和生活的经历,自然而然会通过观察中国人及其言行举止了解中国与中国人,其后将这种认识放大到国家层面上。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国外不只是作为一个“人”存在,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存在。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在外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释放正能量,无异于中国形象的亿万次正面推广;如果举止不文明、行为不守法,即便是极少数,其聚合而成的负面影响仍不容低估。因此,对于每一位走出国门的同胞来说,都应珍惜个体背后代表的国家形象,要多做一些给中国形象加分的事情。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视野也将越来越国际化,相信中国人的海外形象会越来越正面,中国的国家形象会更加光彩耀目。(丁建庭)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41234.cn/news/show-158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hongqi@41234.cn。
    0相关评论
     

    唐山工商标识 Copyright © 1998 - 2023  商家网版权所有 客户服务邮箱:zhongqi@41234.cn 商家网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400-9220-888按8百务通 互联网+政企事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网站暂时未正式上线,处于调试状态,内容请忽略。

    冀ICP备15008440号-5